close

      日本科學家發現一個基因的點突變,就能決定您的耳垢是乾的還是濕的。而且耳垢可能還大有文章,牽涉到人種、體味和人類族群的大遷移。

       耳垢分乾濕兩種類型。97%的非洲人與歐洲人有濕耳垢,東亞人多是乾燥型,南亞人與中亞人則乾濕各半。日本長崎大學的吉浦幸一郎等人比對64個有乾耳垢的日本人及54個有濕耳垢的日本人DNA後,找出位於第16號染色體上足以決定耳垢種類的基因ABCC11

       吉浦等人的研究顯示,ABCC11內的單一鹼基差異足以決定耳垢是乾是濕(538G → A)。ABCC11的功能似乎是輸出能夠分泌耳垢的物質,基因內的突變,會關閉此基因的功能,則耳朵就會分泌乾耳垢。他們對全世界33個種族的ABCC11中單鹼基多樣性進行了分析。發現濕耳垢基因型(GG或GA)在非洲和歐洲非常普遍,它很可能在五萬年前現代人離開非洲之前就存在了。

        他們指出,乾耳垢基因型(AA)可能此後才出現在北亞,因為北亞的漢人與朝鮮人幾乎全都擁有乾耳垢的基因型。越往南,乾耳垢基因型越少,可能是因為擁有乾耳垢基因型的北方人與擁有濕耳垢基因型的南方人通婚。美洲原住民是乾耳垢的基因型,是為他們的祖先大約一萬五千年前自西伯利亞橫越白令海峽移民而來的其他遺傳證據。

         他們還發現與ABCC11緊密連鎖的另外三個基因,在族群中的變異量甚微。DNA序列缺少變異,往往是由於新基因攸關生存,以致遍佈整個族群而缺少變異。

         然而耳垢充其量似乎僅負責阻止塵埃與小蟲侵入耳朵,其種類似乎不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但耳垢基因或許具有某些更重要的功能,耳垢也會影響排汗,而且與腋下的氣味有關。東亞人多有乾耳垢,排汗量比較少,無體味或體味輕微,擁有濕耳垢的非洲人與歐洲人排汗量比較多,體味可能比較重。東亞人鼻孔比較小,可能是適應寒冷氣候的演化結果,排汗量比較少可能也是另一個適應寒冷氣候的演化特徵。

 

轉貼:科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河豚 swellfis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